服务热线
13271392116
避雷器阀片受潮是运行中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泄漏电流值异常增大且不稳定。当发现避雷器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泄漏电流较历史数据增加超过30%,或三相不平衡度大于15%时,应首先进行直流1mA电压测试。若测试结果显示参考电压下降超过10%,同时75%参考电压下的泄……
2025-08-18 查看详情西安交通大学与西电集团合作研发的全固态避雷器近日通过鉴定。产品采用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10^15Ω·cm)完全替代传统氧化锌阀片,实现了重金属零使用。加速老化试验表明,在85℃/85%RH环境下性能衰减率仅为常规产品的1/5,特别适合沿海地区应用。……
2025-08-18 查看详情国网江苏电力研发的避雷器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于6月正式上线,覆盖全省8.6万支各电压等级避雷器。系统创新构建了包含32项特征量的健康度评价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100万点/秒)实现精准状态评估。试运行期间,成功将预防性试验工作量减少60%,设备……
2025-08-18 查看详情清华大学与南网科研院联合研制的超导复合型避雷器近日通过全套型式试验。产品创新采用高温超导材料(临界温度92K)与氧化锌阀片的混合结构,在系统短路时能瞬间(响应时间<1ms)将故障电流限制到20%以下。测试数据显示,在550kV/63kA的极端工况下,设备仍……
2025-08-18 查看详情平高集团投资5.2亿元建设的避雷器数字化工厂日前正式投产,标志着行业进入智能制造新阶段。生产线采用工业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0.02mm)和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实现阀片烧结、组装的全程自动化。关键技术突破在于开发了AI质量控制系统,通过X射线三维扫描(……
2025-08-18 查看详情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的第五代智能避雷器近日在张北±500kV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成功投运。该产品创新性地集成了微型传感器阵列和边缘计算单元,可实时监测阀片温度场分布(精度±0.3℃)和微观结构变化,通过5G网络将数据上传至数字孪生平台。工程实测数据显示……
2025-08-18 查看详情当避雷器监测数据上传出现延迟(>5分钟)时,需排查通信链路各环节。常见故障点包括:4G模块信号弱(RSRP<-110dBm)、工业交换机端口堵塞、或规约转换器配置错误。处理流程应为:首先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延迟(正常应<200ms);其次检查通信管理机的CP……
2025-08-08 查看详情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时钟不同步会导致数据记录紊乱,影响趋势分析。该问题多发生于采用独立时钟芯片的设备,主要原因包括:备用电池失效(寿命通常3-5年)、GPS/北斗授时信号接收不良、或软件校时协议配置错误。解决方法应分步实施:首先更换时钟模块的备用……
2025-08-08 查看详情避雷器在运行中若出现异常声响(如”嗡嗡”声或放电声),通常表明内部存在局部放电或机械松动问题。常见原因包括:阀片劣化导致电场分布不均、内部连接件松动产生振动、或密封失效导致潮气侵入形成局部放电。处理时应首先通过超声波检测仪定位异……
2025-08-08 查看详情国家电网设备部主导开发的避雷器数字孪生系统在华东电网投入运行。系统通过部署超过10万个传感器节点,构建了覆盖50万支避雷器的全息感知网络。核心技术突破在于开发了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算法,可精确模拟雷电流冲击下的微观变化。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可将故障……
2025-08-08 查看详情